内蒙古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近年来,全区各级林草部门多措并举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防线,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保障,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确保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强保护,在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建有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6个,划定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42个,开展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对大鸨、丹顶鹤、猎隼、雪豹等濒危物种开展监测,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乌梁素海实施了普氏野马和麋鹿野化放归,在西鄂尔多斯建立了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扩繁研究中心,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集、交易野生动植物行为,有效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三是强宣传,持续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浓厚氛围。据今年1月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数据显示,我区越冬水鸟种群数量达16万只,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越冬种群数量达2600余只,“三有”保护动物赤麻鸭越冬种群数量达13.2万只,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以上。特别是首次记录到白头鹤和夜鹭越冬踪迹,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监测到雪豹活动影像,全区物种种数和数量稳步恢复,给未来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护佑候鸟迁飞,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开展春季护鸟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物种多样性,内蒙古自治区于2025年3月-4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月的春季护鸟专项行动,以确保鸟类等野生动物在我区顺利迁徙。一是强化联防联控。结合春季护鸟专项行动、清风行动2025等工作,我区各级林草部门充分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积极加强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研讨并解决护鸟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巡护打击。在春季候鸟迁徙期间,各地在候鸟集群活动区、栖息繁殖地、迁飞停歇地及迁飞通道等关键区域划定保护责任区,设立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巡查线路和监测区域,不断加强对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候鸟迁飞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巡护及监测,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贩卖、食用候鸟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行动期间,全区共计出动巡护车辆1657车次、出动巡护人员5805人次,清网34个、清套141个、清夹26个,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了切实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三是强化疫病监测。依托我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针对春季候鸟大规模迁徙和集群活动,在野生动物集群分布区域和重要栖息地开展迁徙鸟类等野生动物定期定点调查、观测、巡查等工作,做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预警。在重点监测防控时期,严格执行监测防控信息日报告和快报告制度,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四是开展宣传教育。为切实做好春季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各地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候鸟保护知识,倡导文明观鸟,不干扰候鸟迁徙。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保护候鸟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候鸟保护的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退休老干部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老年人第二届乒乓球比赛, 2025年5月20—21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组织何国强、王国林两位退休老干部加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代表队,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老年人第二届乒乓球比赛”。赛场上高手如云,竞争可谓十分激烈。自治区林草局代表队的老同志们斗志昂扬,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以球会友,展现了“夕阳正青春”的别样风采。规划院十分重视本次比赛,5月20日上午,院党委书记罗洪斌、副院长于振海带领院党委办公室和离退休人员服务科的部分同志来到比赛现场,为代表队呐喊助威。比赛过程中,林草局代表队始终秉承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赛出了气魄,赛出了风格。无论输赢,选手们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互相交流球技、分享经验。在比赛间隙还会主动为对手递上毛巾、矿泉水,展现出浓浓的温情与关怀。一位参赛老干部感慨地说:“我们参加比赛,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享受这个过程,和老朋友们一起切磋球技,交流感情,这才是最开心的。”多年来,规划院对离退休老干部始终秉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理念,今后规划院将紧跟上级单位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同时继续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更多适合老干部的文体活动,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让银发岁月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红色基地忆党史 八项规定强作风, 2025年5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生态工程核查室党支部与包头市达茂旗林业和草原局党支部赴达茂旗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馆,联合开展 “红色基地忆党史 八项规定强作风”主题党日活动。百灵庙武装抗日纪念馆是纪念“百灵庙武装抗日暴动”的重要红色地标,记录着蒙古族爱国官兵和民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毅然发动武装起义、打响草原抗日第一枪的英勇事迹。选择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重温革命历史,将红色文化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荣传统中汲取纪律建设的智慧和力量,以历史镜鉴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走进纪念馆展厅,党员干部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认真聆听“九一八事变后的内蒙古”“百灵庙抗日武装起义的酝酿”“武装起义的爆发与影响”“抗战中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等板块的讲解。珍贵的历史照片、泛黄的文件手稿、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生动再现了抗日军民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浴血奋战的场景。年轻党员感慨:“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抵御外侮,我们更应珍惜当下,以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投身工作。”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辈们严守组织纪律、严格保密制度、廉洁奉公的事迹,深刻体会革命时期纪律建设对党的事业的决定性作用。在纪念馆宣誓墙前,全体党员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强化纪律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誓言铿锵有力,传递出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严守纪律规矩的坚定决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也是一堂生动的纪律党课。通过回望革命历史,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震撼、灵魂上得到洗礼,进一步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改进作风的“风向标”,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基准线”。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生态工程核查室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教育+作风建设”模式,将纪律教育嵌入红色历史场景,通过“看一段历史、听一个故事、悟一种精神”,实现情感共鸣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统一。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通过红色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二是传承优良作风,以革命先辈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事迹为标杆,涵养党员干部崇廉拒腐的政治品格。三是推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行动自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先锋模范作用,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支撑。
党建引领聚合力 耕地林草共守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耕地与林草资源保护防线,5月21日,自治区林草监测规划院党委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党支部、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院耕地保护监测所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护生态 耕地林草共守护”主题党日活动,就耕地、林草保护工作如何打造高效协同发展进行座谈交流、经验分享,以耕地保护智慧赋能林草占补平衡工作,为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活动中,双方党员干部围绕耕地保护核心政策,深入学习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重点研讨了“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占补要求、动态监测机制及多部门协同监管模式。与会人员结合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占补平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并就如何通过政策衔接、技术支撑、社会参与提升耕地保护效能展开热烈讨论。在经验转化环节,双方紧扣林草资源保护工作需求,探索将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基本草原占补平衡工作结合。针对基本草原占补平衡中存在的基本草原后备资源缺乏、质量认定标准不统一、占补平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的工作机制与标准模式,提出完善基本草原储备区库、制定基本草原质量认定办法、探索基本草原指标交易等可行性建议。双方还就搭建党建业务融合平台达成共识,计划通过定期交流、主题调研等方式,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跨领域经验共享,为林草占补平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下一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以党建引领凝聚生态保护合力,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贡献更大力量。
自治区林草局“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内蒙古大学南校区举行, 5月18日上午,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充分展示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林草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林业和草原局等18家单位,在充满学术氛围的内蒙古大学南校园,举办了“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2025年内蒙古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罗洪文、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晓冬出席活动并讲话。自治区林草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呼和浩特鸿雁湿地生态保护协会、内蒙古包头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鄂托克旗博物馆、查布恐龙博物馆、珙桐博物等单位提前在活动区布展,展示陈列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项成果。参加活动的代表和内大师生共同观看了现场展览展示,参观了内蒙古大学生态文明馆、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还在生命科学学院召开了“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交流座谈会,在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合作等7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带跨度大。特殊的地理与气候环境塑造了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雄浑的荒漠、广袤的湿地与独特的沙地等自然景观,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类群。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大重要生态空间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先后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日臻完善;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空间保护格局基本形成;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得到较快发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体系得到加强;先后组织多项全区及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了相关数据库,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体系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此次宣传活动充分彰显了今年的“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主题,标志着政府引导、企业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行动体系正在日臻完善。未来,我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道路上,将吸引更多有长远战略眼光和有责任心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加入,共同携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开创内蒙古生态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稳定向前迈进。
全区天然草原返青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为全面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牧草生长状况,全区各盟市从4月上旬陆续开展2025年天然草原返青监测,截至5月中旬,全区大部分地区完成了该项工作。全区共设置返青监测样地500余个、样方1500余个,拍摄返青样地照片2000余张,投入技术人员270余人。监测初步结果显示,今年4月初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从西到东陆续进入返青期,东部地区返青时间较上年整体延后1-3天,中部地区较上年持平,西部地区较上年整体提前3-5天。下一步,我区将组织各盟市继续开展2025年天然草原监测工作,结合地面监测数据和遥感卫星影像,综合分析草原植被生长基础监测数据,为牧草长势评价、自然灾害监测、牧草产量预测及天然草原载畜量核定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科学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林草局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 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自治区林草系统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理解与践行能力,4月29日,自治区林草局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会。此次学习会联合自治区林草局各直属单位60余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参加。在集中学习环节,传达学习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通知精神,通报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通过真实案例为局系统青年干部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为增强学习效果,还组织观看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视频微党课》和廉洁微电影,让局系统青年干部更深刻地领悟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内涵,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守纪律底线。此次专题学习会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促进了各部门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局将持续深化青年理论学习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勇于担当作为,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开展2025年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综合检查助力全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按照2025年自治区督查检查工作计划,5月8日-15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国庆带队赴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开展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综合检查。此次检查旨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林草领域中心工作,全面推动“三北”工程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提质增效,切实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蓄势赋能。检查组采取“书面+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开展检查。“书面”检查,重点抽查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退化林修复等各项三北”工程和“双重”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完整性,批复设计和委托建设的合规性,招投标及中标文书的规范性,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的合理性,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等资料。“实地”检查,重点核查了建设项目是否按设计施工、造林成活率、种草出苗率及成活率等情况,并对全区破坏草原林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行动、自然保护地和重要湿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森林督查、草原变化图斑核查处置等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和林草湿资源保护管理、林草灭害防控、林草碳汇、林长履职尽责、安全生产等方面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在听取盟市汇报“三北”工程等项目建设情况和实地走访工程建设现场过程中,检查组对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牢记“国之大者”,扛牢使命责任。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战场、防御沙尘暴的重要防线,要深刻认识林草资源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三北”工程和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严守适宜载畜量红线,切实扛牢党中央赋予的使命责任,以林草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二是要点线面结合,科学综合治理。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担负着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歼灭任务,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沙治沙办法,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系统治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问题。构建起以工代赈为“点”,以路治沙为“线”,先建后补为“面”的防沙治沙体系,在点线面协同联动中汇聚起荒漠化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对毁林毁草行为坚持打击和治理双管齐下,遏增量和减存量同步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全员发动做深做实基础工作,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面理顺工作机制,深化宣传教育引导。利用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这一年时间,举全区之力打一场遏制毁林毁草的总体战,对各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加大力度治理违法破坏林草资源问题,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北”工程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5月14日下午,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在呼和浩特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全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专业能力,推动各民族在生态保护事业中携手共进。来自全区14个盟市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兴安盟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获得二等奖,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获得三等奖。自治区林草局机关党委徐艳艳现场指导赛事并为获奖队伍颁奖。此次竞赛成功搭建了民族团结与生态保护的双向赋能平台,既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政策法规与专业知识的热情,也增强了各族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的向心力。下一步,自治区防治检疫总站将持续探索“党建+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新模式,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