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包头市多维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1 10:46 

近年来,包头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思想维度上凝聚主线共识。包头市委印发《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具体措施》,对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医疗、兴边双拥等方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提出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工作要点、责任清单,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市“大思政课”建设现场会,推动7所高等院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推动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局面。

从经济维度上增进民生福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大力推动兴边富民,坚持把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边疆党建的关键重点,投入中央、自治区级发展资金1508万元,在达茂旗实施边境通电、玉米加工等项目11个,资金拨付率达93.6%,居全区20个边境旗县第一。推进达茂旗中心城镇建设,提升达茂零碳园区承载力,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662万吨,同比增长72.4%。统筹利用国门、界碑等达茂旗特有资源,以北疆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截至目前,达茂旗边境地区共接待班次220余期、2.7万余人(次),2024年达茂旗满都拉镇成功举办第六届中蒙国际文化旅游那达慕,累计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不断带旺边境人气。

从宣传维度上营造浓厚氛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讲党课、讲思政课的必讲内容,相关课程在主体班次课时占比达28%,通过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微课堂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群众讲主线、话团结成为常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龙梅玉荣旧居展厅、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展厅等现场教学点,精心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陈馆、达茂旗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示范基地,开发精品教学线路4条。推动主线意识入脑入心。包头市自198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工作以来,已经累计召开1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先后3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从文化维度上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组织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牧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开展“三进”惠民助企活动、守边固防演出。积极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开展“悦动黄河”“北疆之春”“唱支山歌给党听”等高水准活动,支持包头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达茂博物馆晋位升级,举办了第17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艾不盖颂”金秋诗歌会等赛事活动,推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展等一系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展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多年来,包头市培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8个、模范个人17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36个、模范个人171名,他们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将持续为推进包头市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团结力量。

从实践维度上完善工作思路。包头市进一步树牢主线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以传承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三段民族团结进步历史佳话,丰富“一区一主题”“一进一特色”两个创建模式,擦亮“红石榴”系列创建品牌,以打造五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的“3215”工程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富有新时代特点、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包头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推动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式”向“集约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1月23日,国家民委网站发布《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包头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信息来源:包头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