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科技日报》第7版
在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动物疫苗。 视觉中国供图
6892.3万元补助资金已精准落地,856个技术交易项目获得有力支撑……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正式公布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项目清单。“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政策从“纸上”落到“账上”,成为撬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点。
技术交易后补助,是指对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内企事业单位完成的有偿技术转移转化交易及相关服务给予的激励性、普惠性补助,分为交易方后补助和服务方后补助。补助主要面向自治区内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的三类主体:科技成果需求方、科技成果供给方以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作为一项兼具激励性与普惠性的创新政策,技术交易后补助正通过精准滴灌,为内蒙古企业的技术升级注入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企业迎来“及时雨”
夏秋之交,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保灵”)的全球最大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制造总控室。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各项数据实时更新,疫苗纯化的进度、合格率等关键信息清晰可见。
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场景,正是金宇保灵在技术研发领域持续发力的注脚。近年来,金宇保灵的“朋友圈”与“成果单”同步扩容,与广东蓝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推进猪伪狂犬复制缺陷型mRNA合作开发项目,让疫苗研发跳出传统路径,更快激发机体免疫应答;与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订非洲猪瘟mRNA疫苗合作开发协议,瞄准养殖业“心腹大患”,用前沿技术为防控非洲猪瘟筑起新屏障……这些合作让金宇保灵在技术研发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推动成熟技术向产业价值转化。
正当企业全力推进项目之际,自治区科技厅的143.6万元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如同“及时雨”般为企业提供了关键支持。“每一分补助都会用在技术攻坚的刀刃上。”金宇保灵项目负责人王华介绍,这笔资金将定向投入研发项目续建与产能稳步爬坡。未来,这些技术成果将守护畜牧养殖产业链的健康运转,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底气。
补助政策“量体裁衣”
从抗生素原料药研发到稀土冶炼,从传统制造业到金融信息化领域,内蒙古通过技术交易后补助政策精准分类补助机制,有效激发不同行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向技术升级关键领域,推动创新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医药化工领域,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补助投入到产品工艺升级与绿色技术引进两大方向。“我们计划将补助资金用于青霉素类原料药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以实现节能降耗。”该公司副总经理花远志介绍,政策红利将加速推动产品质量从“合格”向“优质”跨越,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全球抗生素原料药领域的优势。
稀土产业同样受益匪浅。技术交易后补助不仅减轻了企业创新投入压力,更坚定了其深耕技术创新的信心。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补助资金定向投入稀土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重点围绕稀土冶炼分离、稀土金属及合金、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终端应用开展攻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郭昱说:“这笔资金将用于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活动,希望增加稀土产品附加值。”
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则上演着“小投入撬动大变革”的生动实践。内蒙古农商银行13个信息化合同获得技术交易后补助,共计获得补助款126.3万元。这笔补助资金先后用于容灾格局建设和业务数据技术一体化中台体系建设,实现系统抗风险能力跃升,业务流程高效协同,数据价值深度挖掘。
“不同行业的创新需求千差万别,补助政策必须‘量体裁衣’。”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金龙介绍,技术交易后补助实行分类精准施策,对制造业企业重点补助绿色工艺、智能装备引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对服务业侧重数字化转型项目,确保每一分补助都用在创新“关键处”。
成果转化全链贯通
“过去,高校的先进科研平台与企业的产业化需求之间总隔着一道‘玻璃门’,技术交易后补助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资源整合的通道。”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曙红介绍,借助技术交易后补助的“东风”,公司的“精准营养与代谢健康”项目将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优势深度融合,让“精准营养”从科研概念变为市场产品,为乳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该项目围绕肠道菌群新机制靶点与血糖健康等代谢需求,构建了“机制研究—功能验证—产品开发”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刘曙红说,借助补助资金,公司成功整合了北京大学体外高通量筛选平台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临床功效验证平台的资源,将原本分散在高校的科研资源“为我所用”。
刘曙红告诉记者,该项目涉及的跨机构合作中,平台对接、技术适配、临床验证等环节均需持续资金支持,而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的注入,降低了企业的创新风险。资金使用精准指向了转化关键环节:一方面用于高校科研平台的技术适配改造,让实验室设备能兼容企业的产业化标准;另一方面补贴临床功效验证的样本采集与数据分析成本,确保研发成果既科学严谨,又贴近市场需求。
“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才敢于瞄准‘无人区’。”刘曙红说,补助带来的底气让项目团队下定决心攻克“个体差异化营养需求”这一行业难题,为产品精准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生动实践,正是技术交易后补助畅通转化链条的缩影。该政策支持企业整合外部技术资源,不仅使单个项目受益,更在区域内形成“高校出成果、企业做转化、市场给反馈”的良性循环。
金龙表示,技术交易后补助的意义远不止资金支持。对企业而言,它是“用准政策”的指引,通过规范技术交易流程、完善绩效自评机制,倒逼企业建立更科学的创新管理体系;对产业而言,它是“链式升级”的纽带,推动技术、资金、人才向优势产业集聚;对区域发展而言,它更是“创新生态”的基石,让内蒙古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的路径越发清晰。(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王 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